基藥大利好!官方發文:不占藥占比,報銷比例提高!
來源:藥源網 更新時間:2018/8/30基藥的春天回來了。
近日(8月22日),大連市衛計委、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人社局發布通知宣布,國家基本藥物和公立醫院在門診中使用的屬于醫保目錄中按照高值耗材規定進行管理的藥品(主要是腫瘤靶向治療藥物)不納入公立醫院藥占比計算范疇。
業界認為,以此為開端,基藥不占藥占比將在全國推開。
而同時,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剛剛發布的2018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時隔五年,基本藥物目錄也將再次調整。
結合此前,業界流傳的《進一步完善國家基藥制度的意見(征求意見稿)》的相關要求
對臨床診療用基本藥物,經過醫保部門的程序之后,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藥物報銷目錄,報銷比例明顯高于非基本藥物。
以省為單位明確醫療機構基本藥物使用的金額比例,確?;舅幬锏闹鲗У匚?。將基本藥物使用情況與公立醫院改革補助資金和基層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補助資金的撥付掛鉤。
加之“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措施,“安全、必需、有效、價廉”的基藥,將一改此前“入不敷出”、頻頻陷入短缺的窘境,真正迎來利好。
成本控制
“降價死”基藥將成臨床“寵兒”
基藥不占藥占比,控費卻仍然是重點。
大連市衛計委等4部門的《關于繼續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通知》要求,2018年公立醫院藥占比(不含中藥飲片)降到30%以下、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費用降到20元以下。
同時,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仍是重點,目標是2018年全市醫療費用增長率控制在10%以下。
去年9月,遼寧省衛計委曾發布省屬16家公立醫院上半年控費“成績單”。在藥占比、控制公立醫院費用增長、百元醫療收入消耗衛生材料費用等8項指標的綜合作用下,16家醫院醫療費用增速平均值已降到8%左右,部分醫院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而根據大連市4部門的要求,到2018年底,該市公立醫院還須取消醫用耗材加成。而這一政策自從去年下半年發改委等多部委發文以來,至少已有北京、天津、遼寧、安徽、江西、山東、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寧夏13省市劃定全面落實時間表。
參考此前取消藥品加成,由于醫療服務價格調整不及時、補貼未及時到位等情況,很多大醫院出現了巨額虧損的情況,分析人士認為,控費基礎上再加上取消耗材,公立醫院控制成本的積極性將被充分激發出來。
結合積極推開的以按病種付費為核心的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性價比高、不占藥占比,又有國家醫保政策“眷顧”的基藥,必然會成為臨床“寵兒”。
一改此前,由于招標采購環節“唯低價是取”、醫藥腐敗“回扣”之風未徹底根除等原因,大量價廉物美的基藥“降價死”的窘境。
5年后再擴容
一致性評價品種是基藥“生力軍”
基藥目錄將迎來第三次調整。
今天(8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公布了下半年的醫改重點任務,調整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為其中重要內容。
而在昨天召開的“2018年全國醫改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沉寂已久的基本藥物制度再被強調。(詳見>>剛剛!2018年全國醫改工作會議重要指示)
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組長孫春蘭,強調要“加快抗癌藥降價、國家藥品集中采購試點、完善基本藥物制度以及強化監管等工作,擠壓藥價水分,確保質量安全”。
基本藥物,指的是能夠滿足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保證供應、基層能夠配備、國民能夠公平獲得的藥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價廉。
我國基本藥物制度始于2009年,當年發布第一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收錄了307個品種。雖然原則上每三年調整一次,但,實際上在2012發布第二版,520種藥物后,該目錄已有5年沒有調整。
根據近日流傳甚廣的《進一步完善國家基藥制度的意見(征求意見稿)》,調整原則為
對新審批上市、療效較已上市藥品有顯著改善且價格合理的藥品,可適時啟動調入程序。
堅持調入與調出并重,優先調入通過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可治愈或有效改善生命質量、成本效益比顯著等療效確切的藥品。
強化循證決策、突出藥品臨床價值。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
分析人士認為,這些性價比高的品種,特別是通過一致性評價仿制藥的加入,勢必使基藥迎來新的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