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臨床綜合評價即將啟動藥品進醫院考核更嚴了
來源:藥源網 更新時間:2018/11/1近日,由四川省藥學會主辦的“第一屆中國西部地區·藥品臨床綜合評價論壇”在成都召開,藥品臨床綜合評價再次成為業界的焦點,而這,可能將要對醫藥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藥品臨床綜合評價,即將啟動
說到藥品臨床綜合評價,其實在10月15日,在北京召開的2018年全國藥政工作會議上,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強調了近期的重點工作,其中就包括開展藥品臨床綜合評價。
據知情人士透露,該會議還討論《國家藥品臨床綜合評價總體工作方案(2018-2020)(征求意見稿)》。
其實,早在2017年全國藥政工作會上,原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就曾強調,要“加快藥品臨床綜合評價體系建設,更好發揮藥品臨床價值功能”。
而在國家政策方面,對于“藥品臨床綜合評價”方面的內容早有明確意見。
早在2015年2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號),就明確提到,“建立健全以基本藥物為重點的臨床用藥綜合評價體系,推進藥品劑型、規格、包裝標準化”。
在2017年初,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國發〔2016〕78號)也提到,“建立藥物臨床綜合評價體系和兒童用藥臨床綜合評價機制,提高合理用藥水平”。
而在今年9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意見》(國辦發〔2018〕88號),同樣明確提到,“開展以基本藥物為重點的藥品臨床綜合評價,指導臨床安全合理用藥”。
可以說,近年來,幾乎所有相關政策文件,都離不開“藥品臨床綜合評價”。
▍藥品進醫院,考核更嚴了
近日,業內流傳一個說法,稱藥占比明年會取消。但是筆者在接近政策制定的官員處了解的是,藥占比不會取消,未來會通過結合藥品臨床綜合評價,來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在2018年全國藥政工作會議上,提出了研究建立綜合評價結果產出的關聯應用機制,特別是在基本藥物遴選和動態調整、藥品采購、臨床合理使用等方面,讓評價結果發揮基礎支撐作用。
據悉,國家將組織實施主題遴選、綜合評估及轉化應用,推進完善藥品臨床綜合評價機制,不斷健全醫藥治理體系和提升醫藥治理能力。國家藥品臨床綜合評價成果將用于藥品費用負擔控制、臨床用藥結構調整、基藥和短缺藥目錄的遴選和調整、醫藥創新研發等等。
筆者在相關專家處獲悉,藥品臨床綜合評價包括藥品有效性、安全性、適宜性、可及性、藥物經濟學等這幾個方面。
這意味著,未來,對于醫院的用藥管理,將不只是控制藥占比、限制使用目錄、醫??刭M等,通過藥品臨床綜合評價,將從多個維度進行臨床用藥管理,將使臨床用藥更加合理、科學。
對于目前臨床不合理用藥的現狀,筆者在臨床醫生處了解到的是,目前在國內不合理用藥率最高達到了32%,每年因為不合理用藥引起死亡的約有10多萬人。
此外,近日筆者就中藥注射劑的使用問題,咨詢了臨床藥學專家。專家表示,在住院使用費用排名前50的中成藥,是很難找到口服藥的,幾乎全部都是中藥注射劑。
并且,在住院病人中,使用中成藥的患者中有60%使用了中藥注射劑。使用中藥注射劑患者中,將近80%使用了一種中藥注射劑,將近20%的患者同時使用兩種中藥注射劑。
如果統計中藥注射劑所治療疾病的個數,一個注射劑在臨床上治療的疾病個數可以達到將近200個。
對于這樣的“神藥”,要怎樣加強監管呢?很顯然,僅靠控制藥占比、限制輔助用藥使用等,是遠遠不夠的。
筆者以上所列出的例子,就是臨床不合理用藥的冰山一角。而藥品臨床綜合評價,將對規范醫療機構藥品合理應用、提高臨床療效和治療依從性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就以近日公布的新版基藥目錄來說,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在此前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表示,此次基藥目錄更加注重臨床需要,突出藥品臨床價值,目錄實行動態調整。要重點調出已退市的,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較多、經評估不宜再作為基本藥物的,以及有風險效益比或成本效益比更優的品種替代的藥品。
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體現了藥品臨床綜合評價的意義,讓基藥能更好發揮藥品臨床價值。
未來,影響醫藥市場格局的,將不僅僅是藥占比、輔助用藥監控、抗菌藥物監管、醫??刭M、藥品采購等政策,藥品臨床綜合評價一旦啟動,將貫穿所有環節,對醫藥市場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