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4+7帶量采購的政策看點
來源:藥源網 更新時間:2018/12/13作為國家醫保局接手藥品集采后的首秀,4+7帶量采購結果創造了政府推動規格最高、落地速度最高效、降幅最明顯、引發市場效應最強烈等幾項指標。不僅國內品牌仿制藥價格大幅跳水,低至片均不足1元,大牌原研藥同樣價格腰斬,以力保市場不丟,進而引發醫藥板塊股市強烈震蕩。
地板價,沒活路?
然而,細看中標結果,有些卻未必象市場表象理解和感知的那樣悲觀和恐慌。一些上市十來年的產品談判價格還很不錯,即使是此次超低價格的代表,正大天晴放手一搏力保的肝病領域當紅炸子雞恩替卡韋,由于改換大包裝,削減傳統營銷投入,超低價位仍有盈余空間。這樣的中標價格尤其在基藥領域比比皆是,如果僅僅從生產和供貨角度來看,無足驚奇。加上成熟量大產品,企業砍掉傳統營銷隊伍和支出后,憑自然銷售仍能保持一定銷量,加之國談品種的政府推動,可以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利潤依舊可觀。只是比其早前自營銷售的高毛利時代大幅縮水。這也是一些老牌勁旅帶頭價格跳水,力保市場份額和江湖地位不丟的動力和底氣所在。其低價戰略部署針對的也是全國市場,而不僅僅是4+7。
負面效果則是打破了用藥循序漸進的規律和城鄉分布規律,直接以超低價血洗同領域市場,導致市場超前消費,將前幾代藥物直接擱淺,引發行業資源大量浪費和分布不均,尤其是在一些容易引起耐藥的相關治療領域更需引起注意,避免因打破用藥規律,出現集中耐藥問題,導致后續更多嚴重問題。
此外,因產品更迭,導致患者換藥耐受性和依從性以及一致性評價中療效是否嚴格一致和得到確保仍需高度關注。
地板價能否一一復制?
產品和產品截然不同,不能一概而論。銷量成熟的產品原始積累和市場鋪墊已經完成,更有降價空間。而同通用名產品市場尚未應用普及,需要全新運作和市場投入的產品則需要預留相關預算和攤銷。
原研產品不涉及一致性評價的額外投入,有一定利潤空間和銷量的產品即使不調整價格也還能消化一致性評價成本,但對于一些低價產品,尤其是過往的一些普藥產品,歷史中標價已經微乎其微,如果仍沿用全國最低價基礎上再降20%、30%的議價要求,而不考慮企業一致性評價成本根本無法收回,甚至生產成本倒掛,不僅會導致參標產品從市場快速出局,更會造成普藥和低價產品大面積退出一致性評價,退出市場,和歷屆低價招采市場最先淘汰的其實是低價產品一樣,導致替代產品價格越來越高,民眾負擔和醫保壓力越來越大。
帶量采購后續看點
① 此次公布的價格對4+7以外的省份會否聯動,何時聯動?從試點到大面積推廣是循序漸進,科學論證還是狂風暴雨,雷厲風行?
② 藥價降低,會否真正帶來民眾醫藥費用有效降低和醫保資源的有效控制與節約?靜態看,中標產品節約了大量醫保資金;動態看,醫療機構下有對策,此消彼長,藥品費用僅占醫藥費用30%。從目前就醫體驗來看,藥費越來越低,但醫藥費用并未下降。檢查越來越多,住院兩周的用藥費用還不及一兩天的檢查費用高。帶量采購的意義評價應以最終民眾醫藥費用支出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而不僅僅是中標產品藥費大幅下降來評定更加科學。
③ 未來4+7以外市場價格更低時,會否對4+7進行反向聯動?
④ 一致性評價產品帶量采購更多是為明年臨床路徑和單病種付費大面積推廣實施進行鋪墊和銜接,從目前情況來看,一些地區中標產品越來越少,醫院可選擇產品變少,住院患者一些常用藥也只能從門診或藥店另行采購,既不方便,也增加經濟負擔。很多常用藥正在逐漸消失,帶量采購推行后會否加劇這一現象?
⑤ 一致性評價產品與原研產品醫保支付價格一致,但在目前仍是醫生一支筆而不是患者擁有選擇權、知情權的情況下,價格高的產品仍有影響力,如何做到國家和民眾利益相統一,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建設,不能象一些地區只是簡單出臺政策,把負擔轉移給民眾。
新一屆政府是有擔當的政府,暖心的政府,制藥業作為醫療行業的下游支撐產業,一直在為國民健康竭盡全力。行業低谷時期,也期待更多的暖心政策引導與扶持。結合行業和企業生存發展、營銷、經營和管理規律以及臨床用藥規律,更加專業化、精準化地實施,確保藥品質量和供貨,更好地為國民健康服務。